无字碑高大壮观,碑身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碑身雕有八条互相缠绕的螭龙,左右两侧各四条。两侧各线刻高4.12米的“升龙图”,长4.12米,宽1.19米,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大的升龙图象,显示了唐人的雄伟气魄。

身临其境

道听图说

初立碑时,未刻一字,故得名“无字碑”。 对于碑身为何没有刻字这一问题,史学界有诸多猜测但却一直争论无果,目前主要有“德大说”、 “遗言说”等。“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 ,难以用文字表达,故立无字碑;“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故不铭一字。不过如今无字碑上却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字,是后来的文人墨客刻上去的。

旧貌新颜

不解之谜

考古人员宣称这块留给武则天的石碑上曾经刻满了预备写字的方格子,可是后人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的碑文。武则天的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呢?

有趣的是,无字碑在立的时候没有刻一个字,这也是得名为无字碑的原因。为什么无字呢?

后人的说法异常繁多: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女性,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如此巨大的功德,小小的碑石岂能容下?

第二种说法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女性,竟然感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她的统治是否清明?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说吧;

第三种说法认为,中宗李显无法称呼武则天,到底该叫母后还是皇帝,一时拿不准,于是没有刻字,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不管怎么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对促进唐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无字碑在唐代空无一字,却留有后人所刻的许多题词。其中最珍贵的是大金天会12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用契丹文刻写的《郎君行记》。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文字也早已绝迹。这段文字对研究女真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