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抚毕沅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陈运和诗《乾陵》为此景而作:“一段历史与一片风云 合葬在这儿 当朝廷沿着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驿道 颠簸进入绝句律诗”,“无字碑上没记事 石人石马失声息 古遗址延伸出一道圣旨 被今日游客踩成现实”。
以上述几方面的情况作根据,可以对乾陵地宫作如下探索性的描绘:穿过近百米长、约4米宽、数10米深、呈斜坡形的墓道后,便是地宫的第一道汉白玉石门。这道石门比唐宫大门略小,但也起码在5米高、4米宽左右。门上各处精雕细刻着象征吉祥和权力的花草人物图案,门虽重达百吨,仍可开闭,门道布有陷阱,门后两旁装有暗器,用以防备盗陵者。整个墓道里洒满了货币,以表示富有和吉祥。墓道两旁绘制有色彩绚丽的大幅壁画,象征着陪宫的石窟对称地排列在甬道两侧,里面置有大量的陪葬品。
从《帝京篇》“河山千里国,城舰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的描述估计,对称排列的石窟不少于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