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处位置上看,牌楼都类似建筑群体的大门。最初的院门是两旁立柱,柱上架横梁组成院门的框架。为了保护木门免遭日晒雨淋,又在院门上加一屋顶,因为它在门的上方,所以称为“门头”。随着城市出现了坊制,这种坊门既写有坊名,又挂有表功之牌,牌坊之名可能由此而来。
宝探联盟为《永诀的建筑》准备了一系列图文,这一期继续带您走进那些消失的建筑。
原作者:罗哲文 杨永生
牌楼
24
东四,西四牌楼
东四牌楼是指位于今北京东城区东四的四座牌楼,分别设立在路口的四面。
东面牌楼跨朝阳门内大街,西面牌楼跨猪市大街,南北两座牌楼跨东四南大街和北大街。这四座牌楼的结构和形制完全相同,都是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式,每根立柱都有一对柱。
这四座牌楼原先都是木结构,并且都是在一九三五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其东牌楼石额刻有「履仁」二字,西牌楼石匾额刻有「行义」二字,南北两座牌楼石额均刻有「大市街」三字。
斗棋以上为木结构,枋间花板为楠木雕刻构件,三楼均覆以陶瓦,柱冠为琉璃制。这四座牌楼都是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被拆除的。西四牌楼是指位于今北京西城区西四的四座牌楼,其东面的牌楼位于今西四东大街街口,西面牌楼位于阜内大街街口,南北两座牌楼则位于今西四南北两街的街口。
这四座牌楼的形制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原为木结构,也是在一九三五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其上部构件为木制,与东四牌楼完全相同,至于额上的刻字,其东牌楼为「行义」,西牌楼为「履仁」,南北牌楼均为「大市街」。西四牌楼也是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被拆除的。
25
东交民巷、西交民巷牌楼
东交民巷牌楼位于北京东交民巷西口,初建时为木结构,一九三五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拆毁一九五四年三月。这座牌楼三间四柱夹楼的冲天柱式,区额上书写「敷文」二字一九五四年拆毁结果表明,该牌楼虽主体为钢筋混凝结构间的空花斗为红松木制,楼顶为陶瓦件,柱冠为琉璃件。
从照片上模模糊糊可以看到,远处的牌楼是西交民巷牌楼,它位于西交民巷东口,与东交民巷牌楼遥遥相对,其结构、形制与东交民巷牌楼相同,其命运也完全相同。
26
历代帝王庙前牌楼
历代帝王庙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东侧,庙前原有两座横跨大街的牌楼,位于庙前东西两侧,照片中出现的是西侧的那座。照片上远远可见的那座城门楼则是阜成门。
这两座牌楼的结构都是木结构,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楼上的匾额书「景德街」三字,故又称「景德坊」。牌和历代帝王庙都是明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建成的,而牌楼拆毁于一九五四年。牌楼源自坊门,具有表彰、纪念的功能,经过长期的应用实践,牌楼的功能也得到了延伸。下期我们继续带您感受一楼一岁月,解密牌楼的历史和精神的日月。